這種混合式工法不僅在工程效率和品質上有所提升,其對ESG層面的影響也日益受到重視。
環境(Environmental)影響
- 溫室氣體排放與能源消耗:
- 預製工法: 相較於現場熱彎或傳統現場銲接,工廠預製,特別是冷作彎管技術,能耗更低,生產效率更高,有助於降低營運成本並減少碳足跡 。此外,模組化設計的建材在精確的工廠製造下,減少了材料浪費,並且許多產品採用環保材料,符合循環經濟原則,有助於減少碳足跡 。
- 現場銲接: 傳統現場銲接,尤其是在惡劣環境下,可能因效率較低而間接導致更高的能源消耗。
- 物流運輸: 大型預製模組的運輸會增加物流複雜性,可能導致運輸距離長、車輛載重效率低,進而增加燃料消耗和碳排放 。然而,透過優化運輸路線和「即時」交付策略,可以緩解部分影響 。
- 廢棄物管理與材料效率:
- 預製工法: 在工廠環境中進行精確下料、排版和材料管理,可以顯著減少材料損耗,通常能將管材的加工餘量控制在2%以下 。這大幅降低了現場產生的建築廢棄物。
- 現場銲接: 傳統現場銲接可能因切割不精確、返工需求以及銲接材料的損耗,產生較多的廢棄物。
- 整體效益: 這種組合方法透過電腦輔助設計、精確切割以及預製階段的優化排版,可大幅減少材料浪費 。
- 污染控制(噪音與空氣):
- 預製工法: 將大部分製造和銲接作業轉移到受控的工廠環境,顯著減少了施工現場的噪音污染和空氣污染(如銲接煙霧、粉塵)。這對周邊社區的環境影響較小。
- 現場銲接: 現場銲接會產生高溫、熔融金屬、有毒煙霧、氣體和飛濺物,對現場空氣品質和周邊環境造成影響 。
社會(Social)影響
- 勞工安全與健康:
- 預製工法: 將危險的動火作業(銲接)從不可預測的施工現場轉移到受控的工廠環境,顯著降低了現場發生火災、爆炸、嚴重燒傷和觸電的風險 。同時,減少了大規模高空銲接和複雜組裝的需求,提高了整體工人安全並降低了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率 。
- 現場銲接: 現場銲接涉及明火、高溫、有毒煙霧、氣體和飛濺物,對銲工和周邊人員構成顯著的安全和健康風險 9。長時間暴露在沒有足夠通風和個人防護設備的環境下,可能導致呼吸系統問題和其他職業病 。
- 勞動力發展與技能轉型:
- 預製工法: 這種工法要求勞動力從傳統的現場工匠(例如,高度熟練的手工銲工)轉變為精通組裝、數位工具和預製組件精確安裝的人員 。這需要對培訓和人才發展進行投資,促進勞動力技能的提升和轉型。
- 現場銲接: 現場銲接對銲工的個人技能、經驗和細心程度高度依賴,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動化和標準化,也使得熟練銲工的招募和成本成為挑戰 。
- 社區關係與影響:
- 預製工法: 減少現場施工時間和活動,有助於降低對周邊社區的干擾,如交通堵塞、噪音和廢棄物 。
- 現場銲接: 較長的現場施工時間和較高的現場活動強度,可能對周邊交通和居民生活造成較大影響。
公司治理(Governance)影響
- 品質管理與可追溯性:
- 預製工法: 工廠預製提供了穩定的製造條件和嚴格的品質管理體系,確保了品質的一致性和可預測的產出 。透過數位化管理,如使用ACCESS軟體建立銲接資料庫,可以實現從材料發放、切割、銲接、檢測到成品儲運的全過程可追溯性,極大地增強了品質控制 。
- 現場銲接: 現場銲接品質易受環境條件、銲工技能和經驗的影響,品質控制難度較大 。
- 風險管理:
- 預製工法: 將大量複雜的彎管與初步銲接作業從變數繁多的施工現場轉移至受控的工廠環境,將不可預測的現場危害與品質挑戰,轉化為更易於管理的製造過程控制,體現了一種主動且精密的風險管理策略。然而,這也引入了新的風險,如大型模組的運輸和吊裝風險 。
- 現場銲接: 現場銲接將多種風險(包括安全危害、品質變異性、環境影響和進度依賴性)集中在活躍的施工前線,需要異常嚴格的即時管理和即時緩解策略 。
- 專案管理與效率:
- 預製工法: 透過工廠預製與現場組裝的分離式作業模式,可大幅縮短建築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數位工具(如BIM/PDMS)的應用,有助於全面追蹤材料、管理銲接接頭和監控管段的整個生命週期,提升專案管理與控制能力 。
- 協調挑戰: 這種混合式工法要求設計團隊、工廠預製單位和現場組裝團隊之間實現無縫整合和精確協調,供應鏈的複雜性也增加了協調點和潛在的中斷風險 。
- 法規遵循與創新:
- 預製工法: 模組化施工作為相對新興的技術,現有的建築法規和標準可能尚未完全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可能導致某些地區的審批程序複雜或耗時 。這要求企業在推動創新技術的同時,積極與監管機構溝通,推動行業標準化。
- 整體效益: 透過採用先進技術和標準化流程,企業能夠更好地符合行業規範,並在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方面展現領先地位。
結論
預製管線冷作彎管與現場配管組立銲接的搭配組合,在ESG層面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尤其是在環境保護和勞工安全方面。然而,它也帶來了新的管理和協調挑戰,需要企業在專案規劃、數位化轉型和供應鏈管理方面投入更多資源,以確保這些潛在效益能夠充分實現。
(照片為:石化廠專案/冷作彎管+配管電銲預製工程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