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彎管沖蝕
是指流體通過彎管時,彎管內壁受到流體中固體顆粒的沖擊和磨損,導致材料損耗的現象。這種沖蝕現象在管線系統中很常見,尤其是在存在固體顆粒的流體中,如液/固兩相流或氣/液兩相流。
1.1 彎管沖蝕的挑戰
工業管線在輸送固液或氣固兩相流體時,沖蝕(Erosion)是一種無法避免的機械磨損現象,它會嚴重影響設備的壽命、操作效率,並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和經濟損失。在所有管線結構中,彎管段因其特殊的幾何形態,成為沖蝕最為嚴重的區域,其磨損率可比直管高出達50倍之多 1。這種局部性、高強度的磨損常導致管壁變薄,甚至造成破裂或洩漏等災難性故障,如台灣曾發生的石化管線爆炸事故,儘管其主因是外部腐蝕,但它深刻地警示了管線完整性管理的重要性 2。因此,深入分析彎管沖蝕的成因、探索有效的改善策略並實施先進的監測與維護,對於確保工業生產的連續性與安全性至關重要。
1.2 關鍵發現綜述
本報告的研究顯示,彎管沖蝕是一種由複雜物理過程驅動的磨損機制。其主要驅動因素是流體動力學、固體顆粒特性與管線幾何形狀之間的複雜交互作用。流體在彎管中產生的離心力、二次流和局部湍流,會導致顆粒集中衝擊彎管外壁,形成集中的高磨損區域 1。此外,沖蝕與腐蝕之間存在顯著的協同效應,沖蝕會剝離管壁的保護性鈍化層,從而極大地加速腐蝕速率 4。
有效的改善方案必須採取多管齊下的綜合策略,單一的修復手段往往難以治本。報告分析的解決方案涵蓋了從根本上改變流體動力的幾何設計優化,到採用能抵抗高強度沖擊的先進耐磨材料,再到利用非侵入式監測技術和人工智慧進行預測性維護。這些方案的結合,不僅能延長管線壽命,更能將維護從被動應急轉變為主動預防。
1.3 核心建議
針對彎管沖蝕問題,本報告提出以下分層次、具體可行的建議:
- 短期與立即性措施: 嚴格控制流體流速,使其不超過經驗證實的臨界值(例如,液體5 m/s,氣體3 m/s)6。定期對高風險彎管段進行非侵入式檢測,以獲取壁厚數據並計算磨損速率。
- 中期與設計性策略: 在新管線設計中,優先考慮採用幾何優化的彎管,例如內部加裝導流器或導流環,以重新分佈流體動量,從源頭上減少顆粒對管壁的衝擊 1。對於現有管線,可根據風險評估,對高磨損區域進行材料升級,例如使用陶瓷內襯或耐磨複合塗層進行修復與強化 9。
- 長期與前瞻性投資: 建立一套整合即時監測與人工智慧驅動的預測性維護系統。透過在關鍵彎管段佈設超音波傳感器等非侵入式監測裝置,收集實時壁厚數據,並利用人工智慧模型(如深度信念網路與核極限學習機)來分析數據、預測未來磨損趨勢,從而實現精準的維護排程,將非預期的停機風險降至最低 11。
2. 彎管沖蝕之基本機制
2.1 核心機制定義:沖蝕、腐蝕與兩者之協同效應
在分析彎管磨損問題時,首先必須釐清沖蝕與腐蝕這兩種不同的材質退化形式及其相互關聯。沖蝕是一種純粹的機械過程,其特徵是固體顆粒(如砂粒)以高速撞擊管道內壁,導致管壁材料逐漸剝落或變形 14。這種磨損是動態的,與流體中夾帶的固體顆粒性質、數量及流動狀態直接相關 15。相較之下,腐蝕則是由化學或電化學反應引起的材料劣化,例如在蒸汽回收管線中,鐵暴露在空氣和水中會發生氧化生鏽 14。
然而,在許多工業應用中,這兩種機制並非獨立發生,而是相互促進的。這種被稱為「沖蝕-腐蝕」的協同效應是導致管線快速退化的關鍵因素 4。沖蝕的作用就像一臺持續不斷的「清潔機」,它會物理性地移除管壁上原本用以保護金屬基材的鈍化層或腐蝕產物保護膜 4。例如,不鏽鋼的抗腐蝕能力來自其表面自然形成的極薄氧化層,一旦這層保護膜被沖蝕剝離,新鮮的金屬表面便會暴露在腐蝕性流體中,導致腐蝕過程急劇加速 14。這種協同作用解釋了為何在沖蝕嚴重的彎管區域,即使腐蝕環境並不極端,管壁仍會迅速減薄。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在下游管段,由於保護性的碳酸鐵(FeCO₃)薄膜被破壞,導致管壁減薄並最終失效 4。
2.2 流體與顆粒在彎管中的物理交互作用
彎管之所以成為沖蝕高發區域,根源在於其對流體動態的影響。當流體攜帶固體顆粒流經彎管時,會產生一系列複雜的物理現象,使得沖蝕作用被放大。
首先,離心力(Centrifugal Force)是主要原因。流體中的固體顆粒由於慣性較大,當流向改變時,它們傾向於沿直線運動,因此會被甩向彎管的外壁 1。這種離心效應導致顆粒對外壁的衝擊頻率和動量顯著增加,這是彎管外壁磨損最為嚴重的主要原因。
其次,二次流(Secondary Currents),也稱螺旋流(Helical Flow),會在彎管中形成。流體圍繞彎管流動時,會形成一種橫向的流動模式,將流體和顆粒從彎管內壁輸送至外壁,再沿著管壁流回內壁,形成一種螺旋形狀的流動路徑 3。這種二次流不僅影響顆粒在管內的分佈,還會改變顆粒與管壁撞擊的角度,進一步加劇沖蝕 15。
最後,湍流(Turbulence)在彎管處尤其明顯。流速在彎管中會產生局部性、高度無序的流動狀態,即湍流 1。這種湍流會增加壓力分佈的混亂性和流體的高速性,導致顆粒的運動軌跡變得更加隨機和不穩定,增加了它們與管壁的衝擊次數與動能傳遞,從而顯著提高沖蝕率 1。
2.3 計算流體力學(CFD)之應用
為了更精準地理解和量化這些複雜的流體動態,工程師廣泛採用計算流體力學(CFD)作為核心模擬工具。CFD模型能夠模擬氣固或固液兩相流在管線中的運動,並預測不同條件下的沖蝕模式和速率 1。例如,透過選擇合適的湍流模型(如針對具有強流線曲率流動的k-ω模型,其準確性優於k-ε模型),CFD可以模擬顆粒的軌跡、撞擊角度和動量,並結合不同的沖蝕模型(如Finnie、DNV、E/CRC模型),計算出彎管表面的沖蝕磨損率 5。這使得工程師能夠在不進行昂貴且耗時的物理實驗的情況下,可視化沖蝕發生的位置,並評估不同設計和操作參數的影響 5。CFD模擬已成為設計優化、診斷分析和故障預測的強大工具 4。
3. 影響彎管沖蝕之關鍵因素分析
彎管沖蝕的嚴重程度並非由單一因素決定,而是一個多變數、高度複雜的系統。研究顯示,高達33個因素會影響沖蝕過程 16。綜合分析這些因素,可以歸納為流體與顆粒特性、幾何形狀以及材料屬性三大類。
3.1 流體與顆粒特性
- 流速: 這是影響沖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7。沖蝕率與流體速度呈指數關係,當流速增加,固體顆粒攜帶的動能會以速度平方的關係急劇增加,導致沖擊力成倍增長 6。研究顯示,在氣固兩相流中,當流速超過3 m/s時,沖蝕失效率會顯著增加 6。對於液體輸送,為了避免沖蝕,建議的最大流速通常在5 m/s左右 7。
- 顆粒尺寸、形狀與密度: 顆粒的物理特性對沖蝕有決定性影響 6。大型、高密度的堅硬顆粒(例如石英砂)在撞擊時能傳遞更大的動量,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1。研究表明,單一顆粒造成的磨損量約與其粒徑的立方成正比,這意味著即使顆粒尺寸略有增加,其沖蝕潛力也會急劇上升 15。
- 流體黏度與顆粒濃度: 流體的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沖蝕。高黏度的流體會增加對顆粒的阻力,減緩其速度,從而降低沖擊力與頻率 6。相反,流體中固體顆粒的質量流量或濃度越高,單位時間內撞擊管壁的顆粒數就越多,直接導致沖蝕率的增加 6。
3.2 幾何形狀因素
- 彎曲角度: 彎管的沖蝕並非均勻發生,其最大沖蝕率通常出現在特定的角度範圍內。研究顯示,在90度彎管中,最大沖蝕發生在彎曲角度為30-50度之間 1。沖蝕率在較低或較高的彎曲角度下則會減小 1。這表明流體和顆粒需要一定的距離來達到最大的橫向偏移,從而形成高衝擊區。
- 彎曲半徑: 據計算流體動力學與離散元法(CFD-DEM)模擬,彎曲半徑對沖蝕率的影響並非單調線性。其結果顯示,沖蝕率會隨彎曲角度先減小後增加,但壓力降幾乎不受彎曲半徑影響 4。
3.3 材料與表面屬性
- 管線材質: 管壁材料的硬度、韌性和延性/脆性是其抗沖蝕能力的內在決定因素 15。延性材料(Ductile Materials)在沖擊下會發生塑性變形,抵抗開裂,而脆性材料(Brittle Materials)則可能發生碎裂或剝落 15。這也解釋了為何有些先進的複合材料或陶瓷內襯能提供優越的抗磨損性能 9。
- 表面粗糙度: 管線內部的局部粗糙度或對接不齊(misaligned sections)會產生額外的湍流,從而大幅增加沖蝕風險 15。這強調了精準製造和安裝在沖蝕控制中的重要性。
本報告將上述複雜因素的關係總結於下表,以期為工程師提供清晰、量化的參考。
表1:影響彎管沖蝕之關鍵因素及其作用
因素分類 | 具體因素 | 對沖蝕的影響 | 關鍵數據/閾值 |
流體與顆粒 | 流速 | 呈指數增加 | 氣體 >3 m/s, 液體 >5 m/s 沖蝕率顯著增加 6 |
顆粒尺寸 | 磨損量與粒徑的立方成正比 | 粒徑越大,沖蝕越嚴重 15 | |
顆粒濃度 | 呈線性增加 | 質量流量越大,沖蝕率越高 8 | |
流體黏度 | 呈反向關係 | 黏度增加,沖蝕率降低 6 | |
幾何形狀 | 彎曲角度 | 存在峰值 | 90°彎管中,峰值沖蝕發生在30-50° 1 |
彎曲半徑 | 影響非線性 | 沖蝕率隨彎曲半徑先降後升 4 | |
材料與表面 | 材料硬度 | 硬度越高,抗沖蝕性越好 | 陶瓷 (莫氏硬度9.0) 優於硬化鋼 10 |
表面粗糙度 | 粗糙度增加,沖蝕率增加 | 局部湍流會加劇磨損 15 |
4. 減緩與改善策略
要有效地解決彎管沖蝕問題,需要從根本原因著手,並結合多種工程技術。這些策略可分為設計優化、材料選擇和外部防護三個層面。
4.1 基於設計的解決方案
與單純加厚管壁或更換更耐磨材料相比,改變流體動態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 幾何優化: 在彎管上游或內部增加導流裝置可以顯著改善沖蝕。例如,在彎管前安裝一個多級擴散器,可以有效地分散氣體動量,並使流速分佈更為均勻 1。這種方法不僅能降低顆粒對特定區域的集中沖擊,還能在管內產生有益的局部湍流,從而將沖蝕率降低高達70% 1。另一種創新設計是在彎管內部增設四分之一圓形環形氣缸,這可以將最大沖蝕率降低4% 8。此外,V形槽的設計也被證明能將抗沖蝕性能提升41.5% 18。這些技術的共同核心在於重新引導或分散顆粒流,從而避免高能量沖擊點的形成。
- 流速控制: 最直接、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將流速控制在臨界值以下 7。透過使用節流閥或流量限制器等流體控制設備,可以確保流速始終處於建議的安全範圍內 7。儘管這可能影響輸送效率,但對於高價值或高風險的介質而言,其帶來的安全性提升遠超其代價。
4.2 基於材料的解決方案
當設計優化無法完全消除沖蝕風險時,選擇耐磨損的材料或塗層就成為必要的補充。
- 先進耐磨材料: 針對沖蝕嚴重的部位,採用專用耐磨材料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 陶瓷內襯管: 陶瓷,特別是剛玉 (α−Al2O3),莫氏硬度高達0,具有出色的耐磨性 10。陶瓷內襯管的壽命可比硬化鋼高出數倍甚至數十倍,並且可透過自蔓延高溫合成(SHS)、陶瓷磚黏貼或陶瓷套筒內襯等工藝製造 10。
- 鑄玄武岩: 這是一種由天然岩石加工而成的矽酸鹽結晶材料,具有優異的耐磨蝕和耐腐蝕性能,其壽命是鑄鐵的7至10倍 10。
- 稀土合金: 在某個鋁液輸送案例中,將吸鋁管的彎管部分替換為稀土灰鑄鐵,其使用壽命從原來的20-30爐次大幅提升至150-180爐次,幾乎消除了因燒穿而造成的停機風險,證明了材料升級的顯著成效 20。
- 保護性塗層與內襯: 對於不需整體更換的管線,使用高性能塗層和內襯是一種經濟有效的修復和強化方案 9。這些複合材料通常由陶瓷珠增強材和彈性聚合母材組成,兼具高硬度和抗衝擊韌性 9。相較於傳統的橡膠內襯或陶瓷片,這些複合塗層與金屬基材結合牢固,不易剝落或龜裂,且易於維護和修復 9。
表2:內部沖蝕改善策略比較分析
策略類別 | 解決方案 | 優點 | 缺點 | 應用場景 |
設計優化 | 擴散器/導流器 | 從源頭改善流體力學,降低沖蝕率50-70% 1 | 可能造成壓力降,設計複雜 | 適用於新管線設計與安裝 |
材料升級 | 陶瓷內襯管 | 極高耐磨性,壽命可比硬化鋼高出數十倍 10 | 脆性高,可能因衝擊碎裂,安裝成本高 9 | 高磨損、高價值、高風險應用 |
稀土合金 | 顯著延長壽命,成效顯著 | 適用性有限,需特定冶金工藝 20 | 針對特定高溫、高磨損介質 | |
塗層/內襯 | 陶瓷增強環氧塗層 | 成本效益高,易於修復和重建,與基材結合牢固 9 | 塗層厚度有限,不適用於極端磨損環境 21 | 適用於現有管線的修復與升級 |
4.3 冷作彎管與管線口徑放大之分析
除了上述策略,冷作彎管和放大管線口徑也是兩種常見的改善方式,它們各自有其優點和潛在的挑戰。
- 冷作彎管:
冷作彎管是透過在常溫下對金屬管進行彎曲變形來達到所需幾何形狀的製程。這個過程會導致材料發生「工作硬化」,使得彎管局部區域的機械性能發生變化 22。工作硬化能顯著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屈服強度,這在理論上可以提高其抵抗沖蝕磨損的能力 22。然而,這種硬化同時會降低材料的延展性,如果變形量過大,可能會導致微裂紋的產生 23。此外,有研究顯示,冷作硬化可能會增加材料對氯化物應力腐蝕裂紋(Chloride-induced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的敏感性,使得原本的沖蝕問題可能轉變為更複雜的沖蝕-腐蝕協同失效問題 22。因此,雖然冷作能提升硬度,但其對材料整體完整性的影響,特別是在高風險腐蝕環境中,需要被仔細評估。為了防止變形不均勻,冷作彎管還需要注意彎曲半徑,建議最小彎曲半徑應為管徑的三倍,以防止扭曲、橢圓化和壁厚變薄等問題 23。 - 放大管線口徑:
從流體動力學的角度來看,沖蝕率與流速呈指數關係 7。因此,降低流速是從根本上減輕沖蝕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保持相同流量的情況下,放大管線口徑能夠顯著降低流體在管內的平均流速,從而大幅減少固體顆粒的動能和對管壁的衝擊力 7。除了降低沖蝕,放大口徑還能帶來額外的營運效益。當管線口徑不足時,為了維持所需的流量,泵浦必須消耗更多能量來克服壓力損失 24。反之,放大口徑能減少管路中的壓力損失,從而降低泵浦所需的功率和營運成本,提高整體系統的能效 24。然而,這種方法需要在設計階段進行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 25,以權衡初始投資(如更大的管材和泵浦)與長期營運節省之間的關係。
表3:冷作彎管與管線口徑放大比較分析
策略 | 原理 | 優點 | 潛在風險/限制 |
冷作彎管 | 透過工作硬化增加管壁硬度與屈服強度 22 | 提高局部耐磨性,可作為材料升級的替代方案 | 可能降低延展性,導致裂紋或應力腐蝕 22 |
放大管線口徑 | 降低流體流速以減少顆粒動能 7 | 從根本上降低沖蝕率,同時減少壓力損失、提高能效 24 | 僅適用於設計或大規模更新階段,初始投資較大 |
5. 長期完整性之監控與維護
5.1 非侵入式監測技術
傳統的管線維護多為事後反應式或定期預防式,前者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後者則可能因過度維護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為了解決此問題,非侵入式監測技術應運而生,它能在不影響管線運作的情況下,即時獲取其健康狀況數據。
- 超音波脈衝回波技術(Ultrasonic Pulse-Echo): 這是一種高精度的非侵入式技術,透過向管壁發射超音波脈衝並接收回波來測量管壁厚度 11。透過在關鍵區域(如彎管段)佈設多個超音波傳感器陣列,可以精準追蹤壁厚隨時間的變化,並據此計算出磨損速率 11。此技術的關鍵優勢在於其高精度(可重複性達$±2.5\ \text{µm}$)11,以及其非侵入性,避免了傳統內置傳感器可能造成的流體紊亂,從而加劇沖蝕 11。
- 聲波導引蘭姆波技術(Acoustic Guided Lamb Waves, AGLW): 這項技術利用超音波在管壁中傳播的特性,可以對大面積管段(例如2米甚至8米長)進行平均壁厚測量 27。雖然其精度不如超音波脈衝回波,但對於廣泛區域的沖蝕監測極為有效,能提供大規模的整體健康趨勢 27。
5.2 邁向預測性維護的典範轉移
僅僅知道當前壁厚是不夠的,真正的價值在於能夠預測管線未來的狀態,並據此安排維護。這就是預測性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的精髓,它代表著從傳統的「等到壞了再修」或「定時維護」向「預知問題並主動解決」的戰略轉變 12。
-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應用: 預測性維護的核心是利用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演算法來分析來自各類感測器的實時數據 12。例如,結合深度信念網路(DBN)進行特徵提取,並利用核極限學習機(KELM)來分析數據特徵與沖蝕率之間的深層關聯,可以建立高精度的沖蝕預測模型 13。這些模型透過對歷史數據、感測器數據(如流速、溫度)以及流體模擬數據進行訓練,能夠預測管線在不同操作條件下的磨損趨勢 29。這種方法已被證實能將維護成本降低高達30%,並將故障率降低高達25% 12。
- 數據整合與實施: 預測性維護的成功依賴於物聯網(IoT)感測器網路、大數據分析和AI模型的無縫整合 12。這種整合不僅提供實時數據,還能透過自動化警報系統在沖蝕速率超過預設閾值時發出預警 30。這種策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決策清晰度,使得運營商能夠在問題發生之前採取具體措施,並證明其已盡最大努力防止事故發生,這在潛在的訴訟程序中具有重要意義 28。
表4:先進監測與預測技術概述
技術 | 功能 | 優點 | 限制/挑戰 |
超音波脈衝回波 | 精準測量局部壁厚與磨損率 11 | 高精度,可提供局部沖蝕細節,非侵入式 11 | 只能監測傳感器覆蓋的特定區域 11 |
聲波導引蘭姆波 | 監測大面積管段的平均壁厚 27 | 覆蓋範圍廣,適用於大規模監測,非侵入式 27 | 精度相對較低,無法提供局部細節 27 |
AI/ML預測模型 | 根據歷史與實時數據預測未來沖蝕率 13 | 降低維護成本與故障風險,實現前瞻性維護 12 | 模型的準確性依賴於數據質量,需要額外訓練和驗證 29 |
5.3 管線修復與更新
當管線磨損達到需要修復或更換的程度時,現代技術也提供了多種選擇。例如,採用「免開挖」(no-dig)或「有限開挖」(limited-dig)技術,如水平定向鑽探(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和內襯修復法(Close-Fit Lining Method),可以在不進行大規模開挖的情況下敷設或修復新管,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交通和環境的影響 31。
6. 案例研究與實際應用
6.1 真空鋁液吸管彎管沖蝕案例
在出鋁作業中,真空抬包的吸鋁管彎管(C管)會持續受到高溫鋁液的沖刷 20。統計顯示,C管的損壞率是A管的3倍、B管的5倍,這不僅導致噸鋁成本增加、工人勞動強度加大,更帶來嚴重安全隱患 20。
針對此問題,一家公司決定將C管的材質從原來的材料更換為稀土灰鑄鐵。此舉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彎管的使用壽命從原來的20-30爐次大幅延長至150-180爐次 20。這項案例明確地證明,針對性的材料改進是解決高強度沖蝕問題的有效方案。
6.2 頁岩氣管線彎管沖蝕案例
某頁岩氣管線站的臨時排氣裝置在使用一年後,其彎管段發現了凹坑,初步判定是未處理的頁岩氣中夾帶的固體顆粒沖蝕所致 4。
研究人員透過簡化沖蝕模型,並利用ANSYS Fluent軟體進行CFD模擬,將砂粒設為離散相,氣液設為連續相,研究U形管的沖蝕率 4。此分析證實了沖蝕主要是由顆粒沖擊所致,並為未來設計提供了基礎 4。此案例展示了CFD模擬不僅是設計工具,也是分析現有故障原因的強大診斷手段。
7. 結論與建議
本報告全面分析了彎管沖蝕的複雜性,並從機制、影響因素、改善策略和長期維護等多個層面提供了深入的見解。結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核心要點:
- 沖蝕是多因素耦合的複雜問題: 彎管沖蝕並非單純的機械磨損,而是由流體流速、顆粒特性、幾何形狀等多個變數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沖蝕與腐蝕的協同效應會極大地加速管線劣化,構成最嚴重的威脅。
- 單一解決方案無法滿足需求: 任何單一的改善措施,無論是材料升級還是流速控制,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最佳策略是根據具體工況,選擇最合適的組合方案。例如,在設計階段採用幾何優化,在維護階段採用高性能塗層修復,並實施智慧監控。
- 預測性維護是未來趨勢: 隨著感測器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從被動維護轉向主動預測已成為可能。這不僅能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更能顯著提升管線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基於上述結論,本報告提出以下戰略性建議:
- 設計階段: 採用基於CFD模擬的優化設計,以驗證彎管幾何形態(如彎曲角度、半徑)和導流裝置對沖蝕的影響,從源頭上減少顆粒沖擊動能。同時,可考慮放大管線口徑,從根本上降低流速和沖蝕風險。
- 施工階段: 嚴格控制流體流速,並根據介質特性選用適當的耐磨材料或塗層。對於高磨損區域,考慮採用陶瓷、鑄玄武岩或稀土合金等先進材料。對於冷作彎管,應權衡其工作硬化帶來的耐磨性提升與潛在的應力腐蝕風險。
- 營運階段: 建立常態化的非侵入式監測系統,在關鍵彎管段佈設超音波傳感器陣列。定期收集數據,並利用人工智慧模型進行趨勢分析和風險預測,將維護從被動應急轉為主動、精準的排程。
唯有透過整合設計、材料、監測與數據分析的綜合方法,才能有效管理彎管沖蝕帶來的風險,確保管線資產的長期完整性、營運效率與環境安全。
照片資訊:市售2″_A106B 90E/40s彎頭 因沖蝕現象致使管線破洞先行以簡易方式克漏。(市售彎頭1.5D的LR或1.0D的SR二者都是一種機械彎管工法呈現)
參考文獻
- (PDF) Protection of Bend from Erosion Caused by GasParticle Flows …,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59619604_Protection_of_Bend_from_Erosion_Caused_by_GasParticle_Flows_in_Town_Border_Station
- 公共管道檢測-導波檢測技術 – 中華民國防蝕工程學會,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anticorr.org.tw/down_1.files/2019/Corrosion%20Taiwan%202019/13.%E6%9D%8E%E7%A7%89%E9%B4%BB_%E5%85%AC%E5%85%B1%E7%AE%A1%E9%81%93%E6%AA%A2%E6%B8%AC%E4%B9%8B%E5%B0%8E%E6%B3%A2%E6%8A%80%E8%A1%93.pdf
- The Role Of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In Shaping River Bends – FasterCapital,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fastercapital.com/topics/the-role-of-erosion-and-sedimentation-in-shaping-river-bends.html/1
- Locations of erosion wear of bend section at different velocities …,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Locations-of-erosion-wear-of-bend-section-at-different-velocities_fig1_332788368
- Pipe Erosion due to Contaminant Particles,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doc.comsol.com/5.6/doc/com.comsol.help.models.cfd.pipe_elbow_erosion/pipe_elbow_erosion.html
-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rosion Damage of …,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ascelibrary.org/doi/10.1061/JPSEA2.PSENG-1771
- Erosion of Pipelines/Piping – colossal-consultants,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colossal-consultants.com/uncategorized/erosion-of-pipelines-piping/
- Erosion Analysis and Optimal Design of Sand Resistant Pipe Fittings – MDPI,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mdpi.com/2075-1702/12/3/177
- 各類設備防蝕耐磨再生 – 澤霖工程企業有限公司,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www.arc.com.tw/index.php/4-columns/corrosion
- Abrasion Resistant Pipe Manufacturer with value-engineered pricing – Sunny Steel,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sunnysteel.com/abrasion-resistant-pipe.php
- Erosion monitoring system | Wall thickness monitoring | Remote,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sensorlink.no/erosion-monitoring-system/
- Optimizing Oil and Gas Pipelines with AI and Predictive … – SuperAGI,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superagi.com/optimizing-oil-and-gas-pipelines-with-ai-and-predictive-maintenance-case-studies-and-best-practices/
- A novel AI-driven model for erosion prediction for elbow in gas-solid …,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77203267_A_novel_AI-driven_model_for_erosion_prediction_for_elbow_in_gas-solid_two-phase_flows
- 蒸汽和冷凝水管道的腐蚀 – TLV,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tlv.com/zh-cn/steam-info/steam-theory/problems/corrosion
- Parameters Affecting Erosion Wear in Pneumatic Conveying System- An Overview – IRJET,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irjet.net/archives/V6/i2/IRJET-V6I2221.pdf
- 弯管固体颗粒冲蚀理论与防冲蚀研究进展_参考网,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m.fx361.cc/news/2021/0922/20225389.html
- 含砂流对弯管段冲蚀的机理分析 – 力学期刊网,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pubs.cstam.org.cn/article/doi/10.7520/1001-4888-16-115
- CN219140162U – a bent pipe – Google Patents,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219140162U/en
- Abrasion Resistant Pipes and Elbows – Wear Concepts,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earcon.com/pipes-elbows/
- 真空抬包常见故障及吸铝管弯管顶部漏铝-河南兆信机械有限公司,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www.zhaoxinjixie.cn/xwdt/59.html
- Pipe Coatings and Linings – Duromar,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duromar.com/pipe-coatings-and-linings
- Effect of Different Cold Working Plastic Hardening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16L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 ResearchGate,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0028093_Effect_of_Different_Cold_Working_Plastic_Hardening_on_Mechanical_Properties_of_316L_Austenitic_Stainless_Steel
- Cold-working – Haynes International,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haynesintl.com/en/alloys/welding-and-fabrication/cold-working/
- What is Pressure Drop and How Does it Affect Your Processing System?,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csidesigns.com/blog/articles/what-is-pressure-drop-and-how-does-it-affect-your-processing-system
- APPENDIX C COST ANALYSI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CONTROL PRACTICES CONTENTS – NY.gov,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extapps.dec.ny.gov/docs/water_pdf/appendixcaesedcp.pdf
- A Cost–Benefit Approach to Assess the Physical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Sand Bypassing Systems – MDPI,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mdpi.com/2077-1312/11/9/1829
- Subsea Corrosion-Erosion Monitor – ClampOn,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clampon.com/products/subsea-corrosion-erosion-monitor/
- Predictive pipeline maintenance – Offshore Technology,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offshore-technology.com/features/feature130338/
- (PDF) AI-Enhanced CFD Simulation for Predicting Erosion Patterns in HVAC Centrifugal Pumps – ResearchGate,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91526958_AI-Enhanced_CFD_Simulation_for_Predicting_Erosion_Patterns_in_HVAC_Centrifugal_Pumps
- Pipeline Erosion Control Strategies – G3SoilWorks,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g3soilworks.com/2025/04/30/erosion-control-in-pipeline-rows/
- 風險爲本水管改善計劃 – 水務署, 檢索日期:8月 26, 2025, https://www.wsd.gov.hk/tc/core-businesses/major-infrastructure-projects/risk-based-improvement-programme-of-water-mains/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