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特別是在當今節能減碳與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的時空背景。從這個角度來看,冷作彎管和電銲工法的主要差異體現在以下幾個面向:
一. 能源消耗與碳排放
- 冷作彎管工法:這種方法是在常溫下,使用專用的彎管機對管材進行彎曲成型。因為不需要加熱,因此能源消耗主要來自於彎管機的電力驅動。與電銲相比,它能大幅減少因高溫熔化金屬所產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 電銲工法:電銲是一種利用高溫熔化金屬來連接管件的方法。這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來產生電弧,過程中產生的煙塵和氣體也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此外,電銲前後通常需要進行必要的處理,如切斷管材、開槽研磨、銲接研磨或者拋光、銲道打磨等,也會增加額外的能源消耗。
二. 材料利用率與廢棄物
- 冷作彎管工法:冷彎的過程通常能維持管材的完整性,減少因切割或連接不良所產生的廢料。一體成型的管件也能減少接頭數量,從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 電銲工法:在進行電銲時,通常需要切割管材並使用彎頭、三通等接頭進行連接。這會產生額外的廢料,且焊接過程中產生的焊渣和廢棄的焊材及背襯材料也會增加廢棄物的處理負擔。
三. 工藝穩定性與品質
- 冷作彎管工法:由於是在常溫下進行,冷彎可以更好地保持管材的原始金屬特性,避免因高溫而導致的材質變化。這使得成品管件的穩定性更高,品質也更易於控制。
- 電銲工法:電銲過程中,高溫可能導致管材金屬組織變化,影響強度和耐腐蝕性。如果焊接技術不佳,還可能產生氣孔、裂紋等缺陷,影響管路的長期安全性。
四. 勞動健康與安全(社會層面)
- 冷作彎管工法:相較於電銲工序,冷彎工法在操作時會大幅降低產生的高溫、火花、有害煙霧和強光輻射,能有效降低對作業人員的健康危害,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 電銲工法:電銲過程中的強光(弧光)、煙霧、高溫和火花及感電事故,對作業人員的眼睛和呼吸道和生命都有潛在的危害。因此,電銲需要更嚴格的個人防護裝備,並對作業環境有更高的要求。
總結
綜合來看,冷作彎管工法在節能減碳和ESG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它在能源消耗、廢棄物產生和勞動安全方面都表現得更為出色。在追求永續發展的今天,企業如果能採用冷作彎管工法,不僅能降低營運成本,也能提升自身的ESG表現,對環境和社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這兩種工法各有優劣,選擇哪一種主要取決於實際的工程需求、材料特性和成本考量。若是在考慮專案時,可以將這些因素納入評估,選擇最適合的工法。
(照片為:2018高雄展覽館海事船舶&國防工業展花絮_感謝中信造船韓董與佃峰工業孫董蒞臨指導)